【光明网】提升领导干部防控疫情灾害的精准施策能力

发布时间:2020-02-04浏览次数:61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20-02-03

黄雯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也考验着广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这些要求明确了防疫是集政治性、组织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施策是当务之急。当前,防控疫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成因复杂、层级多样,内外、主客观因素交织,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科学防疫,在精准施策上下更大功夫。

提升精准施策能力,要进一步坚定人民主体性政治立场,尊重群众利益、依靠群众力量,分群体、按类别制订和推行深入有效的防控举措。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定历史环境,人民群众有特定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同一历史环境中,不同类别群众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了解、尊重并根据群众的具体利益构成,分类别制订方案措施,是精准施策的首要前提。应对疫情灾害,领导干部不能“拖”,要积极面对公众质疑,而不是能拖则拖,以时间换空间,息事宁人;不能“堵”,要根据事态主动公布真相、沟通应对,而不是堵塞信息传播渠道;不能“急”,要深入调查研究,勇于捍卫群众利益,而不是简单粗暴“一刀切”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只有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听得进群众呼声,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才能使制订出的防控措施突出重点、击中要害,化解痛点和难点。

坚定人民立场还要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密切联系群众、聚合群众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防控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的主体力量。集中隔离救治所有患者,切断传染源;指导城乡、农村基层社区严格网格化管理,遏制疫情蔓延;组织建设者加快建设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时医院;动员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用品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全力保障供应;联合社会组织捐款捐物,开展志愿者行动等,集结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防疫力量参与战斗。

提升精准施策能力,要进一步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增强防控举措制订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问题挑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当前,要继续创造性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战胜疫情。

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战略思维谋全局,要求在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势和方向。精准施策防控疫情,就是要运用战略思维妥善处理好方法与目的、局部与全局、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以方法服务目的,调动一切必要资源要素进行谋划和部署;从局部把握全局,着眼战略整体,按局部组成全局、最有利于实现全局利益的思维进行决策;以重点带动一般,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严于从源头管控,清除疫情传播风险。

科学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历史思维识大势,注重通过考察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历史必然和历史合理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其内在逻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运用历史思维抗击疫情,就是要研究历史上由重大疫情产生的危机,认识其中的规律性;就是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渡过难关的智慧和方法;就是要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一向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伟大精神,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增智慧,强调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对抗击疫情而言,就是要树立和发扬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将这场战斗进行到底。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对确诊病人进行医疗救治,又要加强预防与监测,防止病源扩散;既要防控疫情,又要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纾解群众焦虑情绪、恐慌心理;既要组织医护人员奔赴防疫一线,又要确保他们个人防护到位,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速医疗物资配备到位等。就是要坚持“系统论”,综合考察疫情本身、社会心理、经济损失、当地风俗、后续影响等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涵括预防、应急、监测、预警为一体的防疫举措;协同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共同治理。

科学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增活力,要求依据实践的变化,与时俱进变革和拓展工作方式、方法。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上下利用大数据优势,创新信息征集、网格化管理、线上排查方式;运用微信、微博、APP等网络资源创新疫情防控宣传方式,提升群众知晓率;加紧研发和推广检测试剂、智能监测设备,增强防控疫情的科学支撑力等,是运用创新思维提高防控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的重要实践。

科学运用法治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求善治,强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工作。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但不可行非法之举,且只有依法办事,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统一的高效、权威的应急防疫措施,才更有利于防控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是依法防疫的主要法律依据,政府有依照法律公布应急预案、预警信息、防护措施等权威信息的义务,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每天公布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且不断升级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有关部门还可依法处置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和治疗,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哄抬物价等行为。实践证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疫情能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求边界,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预案做得更周密一些,是我们的历史经验。坚持底线思维防控疫情,就是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制订政策,落实最严格的监测,采取最果断的行动,推动最周密的保护,把危险和危机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就是要保持战略勇气和战略定力,从容应对疫情,打好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就是要抢救生命不惜财物、守护健康不畏繁难、防控疫情不避艰辛,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结果。

提升精准施策能力,要力戒形式主义,进一步提高防控举措的执行力,真刀实枪抓好政策落实。

知是为了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一方面,顶层设计的防控部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变为现实,各个县区、行业、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逐一对照梳理,找出问题与政策的连接靶点,实现好政策与自身具体问题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在防控疫情的实际工作中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力斥文山会海,重复填表、报表等形式主义。少开会、少填表,不等于不再商议、不再汇总信息,而是转换商议形式、简化信息汇总程序,省下时间,把精力聚集在落实具体的防疫工作细节上。一要“点对点”抓落实,抓好每一个具体环节,对所要开展的工作,由谁来办、什么时间办、办到什么程度,相关部门内心要精准有数,不能一问三不知,消极应付。一些地方对必要的数据和信息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再统一分配给需要的部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要“实对实”抓落实,对影响和制约防控整体的环节,工作要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防疫是个量化管理的精确工作,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做得扎实不扎实,直接影响下一步疫情走向。一旦偏离实际,防控工作就会失去靶心和精准度,从而潜藏更大风险。三要“硬碰硬”抓落实,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要敢于担当问责,具有敢啃“硬骨头”的工作力度,不漏一人、不少一处,把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提升精准施策能力,要进一步增强“平时功夫”,树立危机意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能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相反,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定能为攻坚克难、争取最好结果做充分准备。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对自己分管的领域有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确立危机意识,增强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力;建立公共卫生预防机制、确立卫生法规,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做好准备工作;将公共健康安全纳入对野生动物利用的条款中,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食用,将此次危机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保护生态和公共安全的行动;加强对民众普及预防医学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督促民众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科学生活方式等。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未雨绸缪,把非常态的突发事件纳入“常态”的管理当中,把应对危机的优势转变为预防危机的优势,定能增强我们应对灾害的战略定力。

疫情是一场大考,不仅考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为民情怀,更考验他们的驾驭能力和担当精神。只有不断提升精准施策能力、执行力,才能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本文为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方法论研究”(编号:Z201802)阶段性成果。】

https://theory.gmw.cn/2020-02/03/content_33520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