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个性化培养周系列报道——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阶段性成果评估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4浏览次数:480

为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推进同学们对中国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研究的发展成果的认知和了解,1112日,我院鲁鹏老师于立诚1-106教室开设了主题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阶段性成果评估与反思”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鲁鹏老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的演进历程,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其中涉及到的几大著名理论流派的思想观点。鲁鹏老师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体现出的西方中心主义传统进行了详细阐释,并从可靠性、学术性、实践性三个方面辩证地指明其中不可避免的局限之处,让同学们对于国际关系理论源起与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紧接着,鲁鹏老师将目光转移至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阶段性成果上,他基于国际关系变革、中国自身积极转变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困境的历史真实状况分析了中国学派运动产生的背景条件,又针对中国学派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路径加以分析,向同学们说明了争夺话语权、提升理论水平的“两种必要性理解”,和思想传统、思维传统的“两种路径选择”。  

除此之外,鲁鹏老师还介绍说中国学派是从向英国学派学习借鉴开始,在不断地分析缺点、修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学派建设必要性、必然性、步骤的初步认识,进而产生三种主流的学派理论思想,即“上海共生主义”、“道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关系理论”。老师对以上三种思想进行了逐一的讲解,分析他们各自的知识生成模式与理论观点。在讲解过程中,鲁鹏老师将理论与中国对外交往的事例相结合,使整场讲座生动有趣。最后,鲁鹏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元视角下对中国学派阶段性建设成果的衡量结论。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当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完整、成熟的学派建构注定“道阻且长”,需要一大批学者秉承孜孜不倦的精神,用丰硕的研究成果加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