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蔡华杰 林嘉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三个更加注重”

时间:2024-08-06浏览:18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三个更加注重”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8-06  09  理论周刊·求是)

蔡华杰  林嘉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的“四项改革任务”,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所提出的“八大制度”,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的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这篇“深化”文章,《决定》体现了“三个更加注重”。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即从大局出发,广泛推进、充分衔接、相互耦合,把握好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有效配合的同时,还需保持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稳定,进而充分形成合力,助推系统达到最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靠某个部门或几项举措单兵突进已然行不通,必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同样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全局来说,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就必须注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系统集成,从而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本身而言,《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而三者的协调并进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条件。进一步说,在这三个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上,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改革举措也在致力于实现“1+1>2”的成效,从而突显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的方法论要求。比如在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下,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的协同发展;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下,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与体系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把握好生态文明领域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和相近改革举措的系统整合,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合力。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也必须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上。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来看,作为“七个聚焦”之一的“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明确指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而在当前和今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决定》不仅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经验借鉴,同时也围绕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重点,进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重点部署。比如从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来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重要方面,部署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为努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具体指引;从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来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在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中,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改革重点;从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来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等具体举措,不断推动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和社会财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与不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破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和风险挑战,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追求,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书写好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而这一过程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阶段来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生态文明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制度与改革的重要性,在注重改革实效的基础上,从健全已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除了重视精准谋划、总体设计,要推进改革的实效性,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部署转化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更要注重抓好落实。具体而言,《决定》突显了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增强推进改革的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突显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比如《决定》中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等具体举措,还有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具体内容,都是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并促进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以切实的改革成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8/06/content_38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