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陈少卿:林长民与福建近代教育

时间:2024-12-10浏览:10

林长民与福建近代教育

来源:福建日报  2024-12-10  12版  理论周刊·文史

陈少卿

 

福州乌山北麓有一口白水井,百年前的这一带曾坐落着一所著名学府——私立福建学院。它见证着创办人林长民筚路蓝缕开拓福建近代教育新局的艰难历程。林长民点燃五四运动烈火的壮举已举世皆知,但他为福建近代教育所作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1909年,林长民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东三省总督锡良、浙江巡抚增韫争相延纳。正当他决定应锡良之聘时,接到了早稻田老同学刘崇佑的电报,请他到福建谘议局任书记长。福建谘议局刚刚成立,刘崇佑任副议长,负责组建谘议局办事处,希望老同学来帮忙。林长民临时改变主意,回闽就职。谘议局每年会期只有农历九月到十月的两个月左右,其余时间事务轻简,林长民便应邀出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的教务长。这所学堂成立于1907年,在鳌峰书院旧址办学,监督是刘崇佑的弟弟、同为早稻田校友的刘崇杰。1910年初,刘崇杰转任中国驻日使馆参赞,翰林出身的郑锡光继任监督,很快与林长民发生矛盾。

郑锡光和林长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郑氏思想陈旧,毫无现代学识,所拟招生试题不出八股、策论范围,与法政知识渺不相涉。林氏留学归来,思想新锐,谈吐不凡。在1910年8月的学堂毕业典礼上,闽浙总督松寿及司道官员依次致训词,《神州日报》记者唯独称道林长民的演说“极为透彻,足以发明学理”。林氏还在宫巷创立准政党“政与会”。该会附设讲习所,每周讲习法学通论、财政学、地方自治等科目,开讲不久,学员就达到130余人,每每座无虚席。学员告诉记者,他们来听讲的原因是“该所教员如林君长民等均善于演说”。林长民出众的才能固然惹人嫉妒,率直的性格更遭人忌恨,他“每会议侃侃而谈,即先辈言不中程,亦力纠不稍假”,每每与郑持论相左,致使郑氏积怨渐深。双方矛盾最终因收费问题和分班问题爆发而掀起风潮。

收费问题为人诟病已久。福建官立法政学堂虽是全省性的学校,但被福州士绅把持,排外倾向严重。按旧例,外府县学生入学,除须缴纳24元学费外,要额外多缴100元,后来演变成不问程度高低,交钱即可入学,经办人员从中渔利,成为一大弊窦。1910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林长民力主在新学期废除额外收费,郑锡光被迫同意。然而,在9月末新生入学之际,郑氏又推翻前议,强令外府县学生全部入住学堂寄宿舍,并缴纳学费、寄宿费共100元,导致许多学生无力承担,开学两个月还无法入学。

分班问题是新出现的问题。1910年秋季学期学堂分两批招生,共200余人,现有讲堂适可全部容纳。郑氏为能多安插私人,要求两批学生分班上课。林氏考虑学校经费紧张,合班上课每月可节省经费200余元,主张合班,郑坚持不允。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林、郑矛盾激化。郑氏遂以“侵越权限、旷废职务、阻挠学务”为罪案,禀请福建提学使姚文倬罢免林长民。姚氏希望调处其间,遂压下郑的禀文。郑氏不接受调解,又指使学堂管理员陈崇鲁等继续控告。林长民针锋相对,上禀澄清。郑氏又联合福州各学堂监督以辞职要挟,并发动福建在京官员一同施压。法政学堂学生素来爱戴林长民,见林势单力孤,遂联名禀请留用林氏。提学使署中一时函电交驰。

林长民是福建立宪派的领袖之一,对林的围攻就是对立宪派的宣战。立宪派即以谘议局为阵地展开了反击。1910年11月9日,孟思培等37名议员提出《关于法政学堂风潮质问案》,召姚文倬到局接受质问。姚到后,议员发出了连珠炮似的质问:监督请撤换教务长,其原因是否由于教务长反对收费及分班事?收费百元是否非法妄取?分班教授是否可行?主张者与反对者是非曲直何在?此后法政教育应如何振刷?姚氏是官场老油条,一律以“无从知悉、无由判断”等语搪塞。该次会议后,郑锡光党羽刊布《法政学堂风潮质问案纠谬书》小册子,指责议员干预外事、庇护私人、挟制官长。议员们则针锋相对,刊布小册子予以驳斥。一场学堂内部的争论发酵成了福建保守势力和进步势力的正面交锋。

这场交锋最终以林长民的退却收场。他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在谘议局推动各种新政,早已引起保守士绅的不满。他们趁机反扑,必欲撤林而后快,林被迫于11月19日辞去教务长职务,并发表告各界书,其中有“危言谠论,动惊长老,蹇性窈思,难以谐俗”之语,道出了心中的不甘。

虽然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但林长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感到,立宪已箭在弦上,政府既无法提供良好的法政教育,民间的有志之士就必须担起责任。当时清政府刚允许私人开办法政学堂,他多方奔走,联合全闽有志之士捐资创办了私立福建法政学堂,并亲自出任维持员和监督,手定《学则》及《维持员公约》。学校开办经费,来自各维持员每月捐献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许多维持员是官立学堂教员,捐资之事披露后,都遭解聘。

学校的校园,系学堂代表人刘崇佑捐献,在乌山北麓白水井,与于山北麓的官立法政学堂遥遥相对,呈对垒之势。因当时福建中学毕业生很少,专门学堂能招收到的多是旧式读书人,于是私立法政学堂一边设“别科”(速成班)招收旧式读书人,一边设附属中学培养新式人才,以备将来升入本科(正式班)。由于林长民的号召力,该学堂报考人数大大超过预期,第一届即招生400人,一些已经被官立法政录取的学生转而报考私立法政。1911年3月19日,私立福建法政学堂举行开校仪式,福州守旧士绅根本不相信学堂能短时间建成,本准备看林长民的笑话,结果看到学堂规模毕具、设备完整,无不惊异。

不久,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公私立专门学校规程》,明确了专门学校的办学资质,规定所有专门学校应报部认可立案。私立福建法政学堂遂遵章改名“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监督”改为“校长”。林氏当时已经在北京出任参议院秘书长等要职,但仍然遥决校中大事,为学校筹措巨额经费,使学校发展势头不衰。当时法政人才紧缺,仅福州就新建了尚实、海滨、开智、全闽4所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为便于区分,福州人习惯把这所学校称为“白水井法专”。

面对新兴私立学校良莠不齐的状况,1914年,教育部派员视察福州的私立法政学校,决定是否立案。视学员发现,新建各校问题很多,如尚实法专“教员任意缺席,学生来去无常”,海滨法专的学生试卷“竟有不能成文者”,开智法专“附设于开智小学校内,已无专门学校资格”,全闽法专“一切办法均与部章不符”,决定均不予立案。唯有白水井法专得到了正面评价:“办理尚属认真,设备颇为完全,经费亦尚充裕,本年新招预科一班程度尚不甚差。”办理结果是“准予备案,如本科成绩良好则正式立案”。同年夏,第一届本科毕业,成绩优良,教育部准予立案,总长汤化龙题写“为国储才”匾额,并批语:“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办理认真,设备完善,经费充裕,毕业成绩优良,给予匾额,以垂名鉴,而奖勤劳。”后来,4所学校都并入了“白水井法专”。

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私立福建法专赴京参展,最终获教育部二等奖状,其中学生成绩75分,在私立法专中名列第二;学校行政成绩亦为75分,在私立法专中名列第一,在所有法专中名列第四。相比之下,公立福建法专仅得68.8分,获三等奖状,到1929年,该校并入私立福建法专。

1921年末,林长民自欧洲归国,再次兼任法专校长。他在欧洲曾深入考察教育,产生了将私立福建法专升格为大学并以欧美大学理念办理的想法。当时中国大学很少,教育部有提高高等教育的计划。林氏抓住机会,成功推动私立福建法专改组为福建大学,时为1925年8月。福建大学初设法、商两科,并先招预科一班85人,原有法专及附属中学仍旧办理。这样,福建省继厦门大学、福建协和大学之后拥有了第三所大学。

正在学校气象一新、宏图将展之际,噩耗传来,1925年12月24日,林长民在奉天小苏家屯死于非命,享年仅50岁。师生闻耗“莫不痛悼流涕,以为失所瞻依”。失去了林长民这棵大树,福建大学于1927年恢复为私立福建法专,1929年又改组为福建学院。1951年,福建学院解散并入今天的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

尽管如此,林长民在福州近代教育中的贡献已经足够重要。他为维护贫寒学子权益,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地斗争;排除万难创办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使其成为全国顶尖的法政学校之一,为福建培育了大量法律、经济人才;推动成立福建大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益探索。他的教育实践,为后世树立了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教育典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12/10/content_41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