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招聘公告

时间:2023-11-29浏览:13208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聘公告


一、招聘需求

面向海内外常年公开招聘专任教师。

二、学科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三、岗位要求

(一)讲师岗位

1.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

2.5年综合业绩符合我校引进人才“青年英才”“优秀博士(后)”相应条件,“青年英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优秀博士(后)”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及相应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圆满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

(二)副教授岗位

1.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取得副教授或达到相应副高级职称条件。

2.5年综合业绩符合我校引进人才“青年英才”“优秀博士(后)”相应条件,“青年英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优秀博士(后)”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发展潜质,已获得较高学术成就或同行专家公认的科研成果,能圆满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教授岗位

1.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取得教授或达到相应正高级职称条件。

2.5年综合业绩符合我校引进人才“杰出人才”、“特聘教授”“高端人才”或“青年英才”相应条件,“杰出人才”、“特聘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高端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青年英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3.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学术实践经验和担任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在相关学科已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良好的学术声望和影响力,能圆满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并且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带领青年学者推动相关研究领域发展。

特别优秀人才经相关专家评议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引进待遇

1.工资待遇、科研资助费、购房补贴、安家费。

人才类别

工资待遇

科研资助费

购房补助、安家费

备注

杰出人才

(第一层面)

面  议

特别优秀

人才实行

 “一人一策”

一事一议”

杰出人才

(第二层面)

80

100

300

杰出人才

(第三层面)

60

50

200

特聘教授

45

40

150

高端人才

35

30

100

青年英才

25

12

50

优秀博士(后)

18

3

25

2.根据聘用岗位情况可享受相应的基础绩效奖,正高专业技术岗位约6万元/年,副高专业技术岗位约5万元/年,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约4万元/年。社会保险、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由学校另外承担。其他教学科研业绩奖励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可按政策享受学校周转过渡房2-3年。

4.平台和资助:提供良好的办公及科研用房条件,合适的科研团队平台,配套一定的科研资助费。

5.引进人才子女可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均属省级示范学校,办学声誉好、社会评价高。

6.根据福建省现行文件规定,符合当年度《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海外、省外引进人才,可享受省里发放的生活津贴和住房补助:生活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2000元,发满5年;住房补助标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引进时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者14万元、引进时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18万元。

7.支持引进人才申报省级、国家级人才项目,相关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

五、应聘材料

有意应聘人员可随时来电咨询,将应聘材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岗位招聘报名表》(附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学院联系人邮箱。学院将组织有关学院、专家进行初审,之后与应聘者进一步联系、洽谈。

请按要求填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岗位招聘报名表》中的基本信息(包括:本人基本情况、近5年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情况、近5年主要学术成果情况、工作计划及预期目标等)。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059122862790

邮箱:fjnumy@163.com

附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岗位应聘报名表.doc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20078月,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福建师范大学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挂靠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学院将为海内外青年英才提供广阔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平台,热忱欢迎优秀青年人才加盟。

一、岗位待遇

(一)工资薪金:20-25万元/年(仅限全职博士后),入选国家级、省级资助计划的博士后,除享受学校博士后年薪外,同时全额享受各类项目资助经费(各类项目资助: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0万元/年,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40-50万元/人等)。

(二)考核奖励:期满考核优秀者,学校发放考核奖励10万元。博士后业绩成果可按照学校或学院规定,参与绩效奖励分配。

(三)科研经费:博士后入站后可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5-18万元)。

(四)其他待遇:

1.学校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为全职博士后人员缴交五险一金;

2.学校、学院对于博士后参加国内外交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3.聘期内同等享受教职工子女教育资源,学校设有附属中小学、幼儿园,且均为省级示范学校;

4.可入住学校博士后公寓;

5.博士后出站达“优秀”等次者,且符合留任教师标准,学校根据当年有关人事政策及进人需求,可选留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

二、应聘程序

本流动站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接收报名并组织考核遴选,遵循择优录用原则。申请人将简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huie2015@163.com或直接与相关合作导师联系。学院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邀请申请人到校面试或网络面试,择优录用。通过面试后,申请人需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申请材料至福建师范大学博管办办理进站审批。

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591-22868239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成立的学校政治课小组(负责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历史底蕴深厚,办学成就斐然,被誉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现有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福建省)、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等13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立足学科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9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人、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2021-2025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4人。此外,还有70多人次获各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和称号。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高峰学科、福建省“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行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于2011年获批,下设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点。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福建省第一批特色专业、全国首批一流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师范认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于20212月获批,是福建省最早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致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有关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获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荣誉120余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全力打造“学---践”团学工作品牌,成功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近年来,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省部级以上荣誉和奖项300余项。

学院坚持科研创新引领,形成《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治理现代化、红色文化、生态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特色研究方向,产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2011年以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8项,省部级项目219项;在重要报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项等省部级奖励58项。

学院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理论宣讲,组建博士生导师专家宣讲团、博士生学梓宣讲团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服务,被评为福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累计被各级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纳的决策咨询报告近350篇(次),其中获正国级中央领导人批示16篇。承办的学术期刊《理论与评论》,坚持“旗帜鲜明直面问题,审视引领社会思潮”的办刊宗旨,已成为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的重要阵地。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着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人才近60万名,为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本部共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多亩。现有本科专业85个(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5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5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万余人。拥有专任教师205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1.3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7.1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含海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4项,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2个。3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先进集体1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3个、省高峰学科9个和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5‰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23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0余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63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4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围绕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积极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着力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9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221025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学校现有纸质图书近500万册、电子图书560多万册,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7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