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11-10-27浏览:651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在新世纪发展中承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工作者。

二、研究方向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和理论成果研究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参与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学生须修满37学分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课程包括公共课3门,7学分;学科基础课4门,12学分;专业主干课4门,12学分;专业方向课任选3门, 6学分。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培养工作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1.学习硕士学位课程和其他所规定的课程(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全部课程经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学校其他规定条件,方能申请参加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2.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具体包括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承担一定,从事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参加科讨会、在学期间应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

3.参加社会实践,到实际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并撰写5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

4.撰写学时论文,进行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一般应在第四学期确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论文写作计划,提交开题报告。经指导组审议后,展开具体研究和写作,在第六学期完成论文写作,并依据我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5.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规定、方法为指导,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对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观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充分、结构严谨、逻辑合理、文字表达通顺、具有一定的创见。

6.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全国性或全省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论文;至少应在所在学院或全校范围内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至少听取10场学术报告。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备注

公共

基础课

SG00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SG00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

1

 

SG0000000004

硕士外语

(英语、日语、法语)

一、二

216

4

 

学科

基础课

SJ2403050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54

3

 

SJ240305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54

3

 

SJ24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4

3

 

SJ240305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54

3

 

专业

主干课

SZ240305030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54

3

 

SZ24030503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54

3

 

SZ2403050303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专题研究

54

3

 

SZ2403050304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研究

54

3

 

专业

方向课

SF2403050301

哲学概论

40

2

 

SF2403050302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40

2

 

SF2403050303

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0

2

 

SF24030503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专题研究

40

2

 

2.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应至少修满30学分,一般以30-36学分为宜。在学期间参加并完成学术活动要求者,可计算2学分;实验课、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4.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科基础课均为闭卷考试。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办公室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期末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5次,形式和范围由指导老师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TMLC系统检测和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师范大学授予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

八、实践活动

1、学生要参加适量的社会实践和进行社会调查。

2、要求学生从事教学实践。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讲授4学时以上的本科专业课程。

3、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经典文献目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2.列宁:《列宁选集》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5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

6.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下卷

7.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下卷

8.陈云:《陈云文选》

9.《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10.杨春贵:《毛泽东哲学思想》

11.《邓小平哲学思想》

1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18

1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1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

1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7.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8.姜长斌等:《苏联兴亡史论》

1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