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学思不止。
五十载杏坛耕耘,沉淀深厚底蕴;
今朝新生入校,开启求知新篇。
今天,让我们跟随5位优秀师生
共同走进“开学第一课”,
在书页间静享时光,在文字里探寻智慧。
为响应书香校园建设的号召,引导新生从经典阅读中汲取思想力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9月10日上午,我院在图书馆学术大讲堂举办“书香满杏五十载,师泽润心启新篇”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院党委书记阮传瞰、院长傅慧芳、党委副书记杨君火、副院长黄雯、教师代表杨晶、博士生刘福强、全体辅导员以及2025级新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杨晶主持。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视频《书脊上的光年》。视频中,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我校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李建平教授深情讲述在从教五十周年之际,将毕生珍藏的数万册图书无偿捐赠给母校福建师范大学,成立“李建平书屋”的初衷及自己一生爱书、读书、藏书、赠书的故事。书屋不仅是书籍的集合,更是李建平教授对学问孜孜以求,对事业赤诚奉献的见证。采访视频中,李建平教授还向后学介绍了为人为事为学的方法,令在场观看的师生们深受教育。
座谈交流环节,阮传瞰以学院深厚悠远的发展历程为脉络,阐述了学院在教学、教研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所斩获的卓越成绩。他着重强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马院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坚持与执着信仰。他激励新生们要深刻领悟并始终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勇担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学科进一步发扬光大。傅慧芳回顾李建平教授捐赠藏书之事,强调学术传承至关重要,指出书屋有三大“难得”:藏书数量的雄厚是难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难得的;自由借阅的机会是难得的。基于此,她呼吁全体师生珍惜爱护藏书,做好保护工作。这不仅是对李建平教授善举的尊重,更是对学术生命延续的责任担当,唯有如此,做学术的纯粹初心方能历久弥新。黄雯结合学习成长需求,建议新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研读经典提升素养,带着问题研读、深化理论认知,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刘福强分享成长经历,建议新生做有信仰、有活力、有温度的读书人。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新生们踊跃提问,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们结合自身实际,与嘉宾们进行交流分享,提出读什么书、为何读书、怎么读书等问题。嘉宾们认真倾听,以亲切话语给出有温度、有力度且针对性的解答,让新生深切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与期望。
让阅读成为纽带,用行动传递希望。嘉宾们质朴恳切的分享,如熠熠星光,照亮新生求知之路,既传承发扬李建平教授的治学精神,又激励同学们从书本中汲取智慧、提升综合素养。新生们亦纷纷表示,将以书为友,在校园中掀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用书香浸润心灵,用阅读点亮人生。
学生感悟
林瑜臻 202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
本次开学第一课,是马院新生的入门指南,更是以信仰为主题的思想洗礼。长安山麓、杏坛之下,《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的思想光芒交相辉映,李建平书屋的墨香与师长教诲交织,助力我们攀登真理高峰。作为博士新生,未来我将谨记教诲,以经典为舟、信仰为帆,研读理论典籍,将所学转化为方法论,勇担使命,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回答时代人民之问中书写青春篇章!
曹俊哲 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
开学第一课上,通过采访实录和现场访谈,李建平校长对书籍的热爱、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深深震撼着我。作为即将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生,我备受鼓舞。思想上,我会深入了解学院历史,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学术初心;学习上,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带着问题学习,用脚步丈量大地。在求学路上,我会坚定信仰、潜心钻研、勇于实践,传承学术薪火,努力成为有担当的马院青年,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黄可欣 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
上完开学第一课,我收获颇丰。从李建平教授藏书笔记里密密麻麻的批注,我深刻体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爱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能成为支撑我们在漫长求知路上不断探索的持久动力。现场访谈中,前辈们的真知灼见如春风化雨,让我明白碎片化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也激发了我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这深刻的一课,点燃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爱之火。未来,我将坚定信仰,脚踏实地,在磨砺中完善自我,以昂扬姿态投身实践,不负韶华,庚续马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