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财富还是增进共同福祉
——《21世纪生态经济学》评述
(作者:陈永森 《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陈永森教授的文章:《追求财富还是增进共同福祉——〈21世纪生态经济学〉>评述》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文章指出:《21世纪生态经济学》提出西方现代经济学犯了“错置具体性谬误”;该书作者认为共同体经济学或生态经济学以共同福祉为宗旨;以共同的福祉为目标、以生态圈为视角的生态经济学需要宗教力量支撑;生态经济学的立脚点是作为共同体的国家。书中的某些观点有参考价值,但是忽视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否定了全球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一些主张也脱离实际,把经济学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减损了其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全文约1.1万字,特节选第四部分,详见原文。
宗教情怀:“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努力都是宗教性的”
尽管整本书是以世俗的语言来阐述的,但作者明确指出,“变革的真正可能性取决于,在一个世俗主义非常陈腐的世界中,人们内心深层的宗教情怀之觉醒”。[①]通览全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宗教对两位新教徒作者的巨大影响。他们认为,社会的变革需要激发宗教的热情;对于变革的内容和方向的争论将带有宗教特征;克服以错置具体性谬误和学科崇拜为幌子的偶像崇拜是一种宗教性任务;“实现未来的目标(如果真能实现的话)将也是一个宗教事件,正像我们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宗教事件一样”。[②]他们坦言,“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努力都是宗教性的,而且我们怀疑,如果没有那样一种宗教,我们将既看不到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普遍不受欢迎的背景下,坚持清楚地表述那远见并呼吁变革”。[③]柯布等人所理解的宗教与上帝与传统基督教有所区别。他们认为,传统的基督教宣扬人类中心主义,与生物圈思维是对立的;一些现代基督徒担心对生物圈的关注可能忽视社会公正问题,也未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他们把自己理解的宗教看成是与生态圈思维相一致的,同时关注社会公正。“生物圈观点可以以一种不会忽视公正,而且实际上是公正所要求的方式,被整合到上帝中心论中并以上帝中心论为基础”。[④]这种与生态圈思维相适应的宗教观是什么?简单地说,世界是一个整体,人是生态圈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其他生物相比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人具有更高的感受性和更丰富的经验;尽管人有更高的价值,但人类不是中心,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要对其他物种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支配式的,管理是为了被管理者的利益。基于这种宗教观,作者认为,“深层生态学”、生物中心论、地球中心论就远离了人类中心主义而言,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深层生态学”的万物平等论忽视了人应有的价值;生物中心论把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东西过于严格区分,缺少了对整个地球的关注;地球中心说关注的化学循环夸大了地球的自主性,专注于部分而非整体与生物中心论一样,轻视了个体生物所受的苦难。他们认为,我们对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生物中心论者和地球中心论者的赞赏,还有我们对他们的批评都源于《圣经》的深深的信仰。这使我们关心生物个体及其遭受的苦难,同时关心把我们最终的信仰和忠诚奉献给整体的重要性”。[⑤]作者不仅把自己的观点与深层生态学生物中心论、地球中心论区别开米,也与新教以及启蒙思想划清界限。他们坦言,“我们经由新教继承了先知传统和启蒙运动”,[⑥]但他们也认为新教和启蒙精神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可能成为毁灭的力量。新教强调每个个体与上帝直接联系,这导致人们只关注上帝和灵魂。启蒙精神的张扬,使人类与上帝的直接联系也消失了。“人类与他们自己直接联系,而且那就够了。……没有上帝,生物能够非常自主地发挥作用。那么,上帝就变成多余的并且消失了。”[⑦]在他们看来,随着启蒙的文化日益占主导地位,共同体传统日益衰微了,因此现在需要摒弃其片面性,获得真理,“这种真理在先知传统的《圣经》起源那里得到了有力证实,既然我们是共同体的人,当共同体被毁灭时,不会有真正的人类生命存在。我们要申明所有共同体都应该受到赞美,就像我们天主教的兄弟姐妹们一直以来所了解的那样”。[⑧]他们认为,应该把对个体的同情和对生物圈健康的关注协调起来。所有的动物都与上帝直接关联,它遭受的苦难对其自身是直接的,而且也让上帝感同身受,那些爱上帝的人甚至避免给上帝最小的造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所有的个体都存在于无所不包的整体,“我们确信,这个无所不包的统一体就是先知的上帝……”[⑨]他们认为,“当人的生命来自上帝和为上帝而活时,人才活得最为丰富多彩而且最为公正恰当”。[⑩]
对于这种神学思想,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所理解的上帝与传统基督教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人类生活是不能没有上帝的,但他们心目中的上帝与传统基督教的人格神的上帝有所区别。他们心目中的上帝是过程哲学所指的作为整体或有机的宇宙,柯布称之为“整体大全”。在他看来,所有事件都在这个整体大全中发生,而忽略这个整体大全就会导致困惑和矛盾。柯布认为,这种上帝中心论为生物圈视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它抑制了偶像崇拜;其次,这个包含整体大全的上帝赋予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的价值,使我们能够适当地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再次,这种信仰引起人们的忠诚并指引承诺的方向。
其次,就基督教的发展而言,他们的神学世界观适应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正如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顺应了新兴市民阶级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要求,促进了西方文化由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柯布等人的宗教观则顺应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及其相应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要求,把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改造为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如果说新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柯布的“整体大全”的宗教观无疑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
再次,我们必须确认无论什么样的神学其方法论都是错误的。人的观念、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存在一种先验意识或先验的价值观。作者用“先验价值”的存在来批判无神论的生物学,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他们把对真理和正义追求称之为宗教精神,有点类似恩格斯所批判的施达克那样,把对理想的追求看作唯心主义。作者关于上帝存在的推理是这样的:尽管人们可能抵制正义和真理的诉求,但很难否认这样一种诉求的存在,因此被当作正义和真理化身的上帝是存在的。这实际上是笛卡尔上帝存在论的翻版。
最后,建立在神学上的共同体经济学或生态经济学是不可靠的。由于过多地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柯布所要建立的经济学成了一种宗教经济学。一种经济学如果需要宗教来支撑也就失去其科学性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如果保护生态需要一种宗教的力量,那么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又如何树立顺应自然的世界观呢?事实上,无神论的自然观更具科学性,并更有说服力。现代无神论的自然观与科学的生态学、系统论是一致的。中国的生态经济学应该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而不应该求助于神学;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依靠的不是宗教的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美]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2015年,第398页。
[②]同上,第399页。
[③]同上,第398页
[④]同上,第401页。
[⑤] [美]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2015年,第407页。
[⑥]同上,第410页。
[⑦]同上,第409页。
[⑧] [美]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2015年,第410页。
[⑨]同上,第412页。
[⑩]同上,第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