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潘玉腾:坚持问题导向要做到三个“心中有”

发布时间:2023-01-11浏览次数:156

坚持问题导向要做到三个“心中有”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1-10  09版  理论周刊·求是)

潘玉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认识问题、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以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层次矛盾问题躲不开也绕不过,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认识问题“心中有数”、把握问题“心中有法”、解决问题“心中有谱”的有机统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斗争精神,破解矛盾问题,开创发展新局。

◆坚持问题导向首在心中有“数”

坚持问题导向,认识问题是前提。认识问题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认清何为“数”。

立足大局全局,“数”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之大者”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全党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计民生千头万绪,如何分清主次、把握缓急,是对我们党政治智慧、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考验。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求全党从“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出发,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把握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人民福祉的大事要事,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着眼复兴伟业,“数”是奋进坐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坚持把问题作为谋划发展的逻辑起点,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着眼新格局,全党唯有对宏伟蓝图了然于胸、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争先的方位,才能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人民立场,“数”是民生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为什么人的问题,既关乎一个政党的根本立场,也决定一个政党的根本性质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高度统一,牢记“以百姓心为心”,深入民生一线,了解民生疾苦,发现民生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心中有数,以“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当作心头事、当作天大的事”的责任担当,回应民生关切,答好新时代的“民生之问”。

◆坚持问题导向贵在心中有“法”

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问题是关键。把握问题贵在心中有“法”,坚持以全局视野、辩证思维、长远眼光看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准确把握问题要坚持全局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宏大的全局视野,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坚持把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问题置于世界格局中思考和审视,坚持在世界大势中谋划和推动发展,彰显了着眼全局、把握变局、服务大局的大境界、大追求、大担当。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组织唯有坚持以全局视野看待本地区、本单位的问题,才能把全局大势看清楚,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在全局中把握战略主动,切实做到“从全局计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准确把握问题要坚持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的重要论断,既呈现了一分为二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两点论”,又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点论”。着眼新使命新任务,只有坚持和运用好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政治建设中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等一系列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以问题的准确把握,促进瓶颈破解和动能塑造。

准确把握问题要坚持长远眼光。基于唯物辩证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是统一的。坚持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就是既要立足当前抓当前,又要深谋远虑顾长远。党的二十大回望来路、着眼当下,以长远的眼光深入思考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围绕总体目标布设阶段目标,以阶段目标实现促长远目标达成;就要正确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通过“务虚”战略擘画,运筹于帷幄之中,通过“务实”把握规律,决胜于千里之外;就要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把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核心要义,达到标本兼治的理想结果。

◆坚持问题导向重在心中有“谱”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根本。解决问题重在心中有“谱”,关键在于把握规律性、增强系统性、坚持人民性,应对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解决问题必须把握规律性。从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重要特征的重要论断,阐明了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但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并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从国情出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规律,辩证看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后发差距”与“后发优势”,坚定走契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实现“后发优势”向“厚发效应”转化,实现解决问题与推动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解决问题必须增强系统性。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增强系统观念,就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自觉把局部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就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发展机会不均等等机制性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激发新动能。

解决问题必须坚持人民性。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摆在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位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人民性,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新鲜思路方法吸收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