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级开始适用)

发布时间:2015-02-27浏览次数:942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030506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学风。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听说读写达到参加国际交流的程度。

4.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等工作;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党务和政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01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文化思潮研究

  02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最低修业年限为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需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在本科院校学报以上级别学术刊物正式发表至少3篇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学术论文。2.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学生须修满36学分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课程包括公共课3门,7学分;一级必修课5门,11学分;专业必修课4门,10学分;选修课任选3门,6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强化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科研能力为中心进行。

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组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具体培养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倡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培养。

4.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实行导师遴选。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培养类型与修业年限的选择、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导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制订学习与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应完成一定的专业文献阅读任务。必读经典文献目录由导师负责提供给每位硕士生。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院或学科专业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次的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按公共基础课、一级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类别设置课程。学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需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学科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适用

研究

方向

 

开 课 时 间

(学期)

考试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基础课

SG00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SG0000000002

马克思主义

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SG0000000004

第一外国语

4

128

 

 

 

 

 

 

一级必修课

SJ2403050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3

54

 

 

 

 

邓翠华

SJ2403050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2

40

 

 

 

 

郑又贤

贾向云

SJ2403050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

2

40

 

 

 

 

吴宏洛

SJ240305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

2

40

 

 

 

 

李湘敏

SJ24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40

 

 

 

 

潘玉腾

杨林香

专业必修课

SZ240305060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3

54

 

 

 

 

俞歌春

SZ240305060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3

54

 

 

 

 

陈友良

SZ2403050603

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36

 

 

 

 

李湘敏

SZ24030506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专题研究

2

36

 

 

 

 

俞志

选修课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专题研究

 

2

36

 

 

 

 

俞歌春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专题研究

2

36

 

 

 

 

吴宏洛

汪玮炜

 

西方中国革命史研究专题

2

36

 

 

 

 

朱新屋

 

哲学概论

 

2

36

 

 

 

 

林可济

备注: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在学院所开设的全部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三门。

2.教学方式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取研讨班、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突出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实践环节,采取适当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党政工作等实际能力。

3.考核方式

所有课程学习均须通过考核。学科基础课考核方式为笔试,其中至少有一门课程须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考核方式为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详见《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学位论文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1.论文研究计划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论文研究计划,经导师和学科组审核合格后提交给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备案。人才培养类型为学术型者,毕业学位论文须为研究性论文。

2.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工作由导师组负责主持,须公开进行。

3.论文进展报告

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不少于3次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一般在第四、五、六学期期末进行。答辩须按照《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学位论文专家评阅未合格或答辩未通过者,需修改论文,并再次通过专家评阅和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八、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2、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推荐参考阅读书目

一、通史类

1.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修订第九版,人民出版社,1955

2.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上下册,湖南出版社,1958

3.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

4. 李侃、李时岳、龚书铎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

5.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6.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8. 罗荣渠:《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 商务印书馆,2004

9. 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篇》(12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997

10.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四卷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3. 杨奎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十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14. 肖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红旗出版社。1999

15. 从进 王年一  王洪模《1948-1989的中国》(全三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16: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编:《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二、专史类

1.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2. 夏东元著:《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 汤志均:《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

4. 吴廷嘉:《戊戌思潮纵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 金冲及胡绳武:《 辛亥革命史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6. 李凡著:《孙中山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

8.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9. 姜义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0. 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1.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2. 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3. 宋金寿、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14. 魏宏远:《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5. 陶文昭 杨奎松 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16. 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7. 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8.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717-1993),新华出版社,2007

19.黄荣华:《革命与乡村——农村地权研究1949-1983》,上海社科出版社2006

20. 张颐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2.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三、文献史料类:

1. 张宪文:《中国现代史料学》,山东出版社,1985

2.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1--  辑)中共党史出版社

3.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5. 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921-1997》,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四、经典文献目录

1.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5.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7. 章开源、林增平:辛亥革命史(3),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一、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9.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研究室,2003年版。

15.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研究室,2011年版。

17.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研究室,1991年版。

18.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版。

1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年版。

20.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 下),中央文献研究室,2006年版。

21. 《中国文库·新中国60年特辑》第4辑,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09年版。

五、主要期刊

1)各重点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师大

吉林大学  江汉论坛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

2)学科主要期刊

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新华文摘 学术月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     党的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