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1-10-27浏览次数:624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以及理论宣传的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培养胜任党和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和党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研究

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史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4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9学分。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组将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中之前提交二份必读文献阅读报告。

2)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1个学期内制定。

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倡导实行以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全国性或全省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论文;至少应在所在学院或全校范围内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至少听取10场学术报告。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鼓励硕士研究生听高水平学术报告,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课

SG00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SG00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

1

 

SG0000000004

硕士外语

(英语、日语、法语)

一、二

216

4

 

 

学科

基础课

SJ2403050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54

3

 

SJ240305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54

3

SJ24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4

3

SJ240305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54

3

专业

主干课

SZ240305020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54

3

 

SZ24030502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54

3

SZ240305020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54

3

SZ2403050204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54

3

专业

方向课

SF2403050201

哲学概论

40

2

 

SF2403050202

专业英语

40

2

SF240305020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前沿问题

研究

40

2

SF2403050204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问题研究

40

2

 

 

学术活动

 

 

2

 

 

2.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应至少修满36学分。在学期间参加并完成学术活动要求者,可计算2学分;实验课、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4.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科基础课均为闭卷考试。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办公室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期末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5次,形式和范围由指导老师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TMLC系统检测和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师范大学授予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

八、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生外出社会实践活动,要事先拟定调研提纲,事后必须撰写调研报告,交导师审阅,不计学分。

2、学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讲授4学时以上的本科专业课程。

 3、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推荐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高放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主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51996年版。

9.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梅林:《马克思传》,三联书店,1965年版。

11.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3.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14.刘淑春、翟民刚、王丽华编:《“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15.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16.利加乔夫:《警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17.《布哈林文选》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11983年版。

18.殷叙彝编:《伯恩斯坦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9.王学东编:《考茨基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郑异凡编:《托洛茨基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