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7-12-25浏览次数:3024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理论宣讲等重要工作。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我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后五年,是我院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将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学校建设“一流文科”的目标,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及福建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和福建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展现更大作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建设任务

(一)学科建设

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福建省领先水平、在东南各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行列。

1.做好博士后的培养工作。争取每年有3位博士入站。

2.形成完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在原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基础上,增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培养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探索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3.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基础教育输送高水平的政治教师。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举办若干次全省的学术研讨会;每年邀请20位专家学者到学院交流、讲学;每年举办10次左右学术沙龙。

(二)科学研究

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突出政治导向和问题导向,形成研究特色。

1.依托学院和学科优势,进一步突出以下四大研究特色:一是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特别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二是突出福建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古田会议及其当代价值的挖掘;三是突出社会思潮研究,特别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分析和批判;四是突出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空间学派、城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等等。

2.打造精干的科研团队。通过吸引高端人才,鼓励和支持现有学术领军人物、优秀学者建立相对稳定的专门研究队伍,着力打造与上述四个研究方向相应的学术团队。

3.超额完成学校分解的科研任务,打造学术精品。争取获得1-2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4项以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争取获得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继续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按计划完成100本目标。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福建生态省建设、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咨询服务。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在全省乃至全国起示范作用。

1.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4+1课程的“四维多层”教学改革,坚持学科主流、学科前沿和重大问题有机结合,推进“对话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改探索。

2.锻造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继续建设好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并力争有1-2门入选教育部马工程“精彩一课”;争取获得1-2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3.力争培养一批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争取有5名教师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6名左右教师成为省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3名教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名教师成为省优秀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争取一个工作室成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同时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国内访学、社会实践、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整体实力,形成团队协作攻坚氛围。争取每年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定期到兄弟学院调研取经。

5.形成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实施好特聘教授制度,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做好优秀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

6.发挥“福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中心”、“在榕高校思政课教学协作中心”、“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的作用。“教研中心”、“协作中心”、“教学联盟”要在教师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联盟”每年要组织实施联盟成员开展跨校、跨区域教师教学观摩互评互学活动,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和研究,组织发布《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年度报告》。

)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内育外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优势保持和提升为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的优势。

1.坚持把青年理论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优秀青年人才持续跟踪机制,以经费支持或政策支持、项目培育或后期资助、立项配套或成果认可、平台建设或团队建设等不同方式,不断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学术发展的支持力度。

2.坚持把高层次人才引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引进政策每年招聘3位左右学术带头人、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或应届优秀博士毕业生;争取每年有2位师资博士后入站,通过师资博士后充实学院教师队伍。

 3.争取每年有3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术交流。

4.要求每个老师一年至少有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和教学交流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培养基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任务,要针对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提高办学水平。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推进实施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完善培养方案。确实落实分类培养和选修制度;探讨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

3.强化思想引领推进党团组织建设。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扎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发挥示范团支部作用,激发学院基层党团组织活力,推进党团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

4.发挥理论优势打造团学品牌活动。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发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科研活动、文体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工程。发挥学生理论社团优势,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研究、经典诵读、理论宣讲传播等,开展青年学生理论素养提升品牌活动,培育和打造若干有影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出台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工作,实施“导师工程”;加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专业化、多样化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完善学生就业工作硬件设施,增加就业工作经费投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社会服务

1.理论宣讲上新台阶。我院在理论宣讲的人才优势,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理论宣传工作。

2.进一步做好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工作。依托“基地”,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辅导员培训,推进福建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确实落实2015年新修订高校辅导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实行博士生分类培养,加强针对性;全面推动全市非思政专业毕业的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创造条件,筹备成立“福建省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使之成为研究辅导员队伍发展状况的平台,成为辅导员交流沟通、专业化发展、提升科研能力的平台。

3.支持各种研究会、学会的工作。学院全力支持由我院教师担任负责人的哲学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伦理学会、社会保险与人力资源研究会以及福建师大的社会建设研究所、慈善研究所、女性学研究所的工作,努力为福建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贡献;支持研究会、学会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努力聚贤纳言,打造优秀智库,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4.发挥学科优势,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基础教育德育教师的培训。

三、保障措施

1.发挥学院党委作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学院教师能够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于职守,有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学院党委通过方向把握、思想引导、班子建设、党员培训以及群众工作,使学院班子更加富有战斗力,使教师积极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2.加强工会和教代会的工作,凝心聚力促进学院发展。加强“教工小家”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学院重大决策中的调研、咨询、论证、审议和监督作用,使学院的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使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维护。依托工会和教代会集思广益,了解广大教职员工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好参谋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从而助推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争取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申请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更多与各级分管部门沟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确保学校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4.提高老师待遇和获得感,使他们劳有所获、心有所归。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院收入。完善各种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潜心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