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各教研部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五次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近日,我院各教研部组织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五次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说课展示活动。王有加老师率先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在教学设计上,王老师建议从当前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导入,进而全面展开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一教学重点的讲解。同时,他还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能力,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出谋划策。

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再次集体学习和讨论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首先,由温媛媛老师介绍中央八项规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带领各位教师认真研读。其次,教研室成员各自分享自己的感想。刘国皇老师指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因此,党的作风问题极端重要,要认真对待;李逢铃老师指出,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自觉抵制师德失范等不正之风,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师队伍良好形象,关系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温媛媛老师指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八项规定,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融入到授课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克服享乐主义对青年一代的侵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围绕改革开放史专题开展教学研讨。教研部成员就改革开放的起步、推进、新时代的持续深化等问题的教学思路、教学案例、福建特色资源、实践路线设计等分享了教学思考与体会。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好一堂思政课需用好用活这些重大而独特的优势资源,讲深讲好改革开放史,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以“感悟思想魅力,担当时代使命”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会。集备会围绕当前国内外时事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方面分析交流,并对思政课如果更好的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针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集备会还讨论了翻转课堂、师生对话、同辈互育、课堂互动等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并对课堂展示评分方案的调整优化进行了讨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开展集体备课会,省教育工委组织部副处长李志圣、校组织部雷虎强副部长、学院党委书记阮传瞰等参与本次集备会。教研室成员结合授课内容和工作实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等方面展开集体备课,切实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党的作风建设背后蕴藏的哲理、学理和道理,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端正学风班风。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蔡华杰老师以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之《〈资本论〉七篇序、跋》为例进行了说课展示,从该篇的地位、博士生的学情、教学的设计过程、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随后,教研室成员们就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达成三点共识: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什么、为什么融入、如何融入等问题要深度思考;二要加强协同发力,将集体备课会中的智慧方法有效转化为立德树人实践,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互动性;三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思政课教师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铆足干劲、下足功夫、做足功课。

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围绕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黄正华老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对于在研究生培养中践行新思想、新理念,厚植爱国情怀、矢定报国之志具有重要意义。黄雯老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将其融入教材,能够帮助研究生找准人生定位,把自身的学习奋斗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贡献。陈仁芳老师提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非常必然的,“三进”工作能有效引导树立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陶伟老师说,作为一名新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通过集备会的交流研讨,自己能够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