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8-22 09版 理论周刊·求是)
杨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中,生态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更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其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内涵,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和实践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从辩证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在不断推进高科技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相较于依赖自然而发展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对自然的利用和控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在资本逻辑的宰制下,人类不遵守自然发展规律,试图支配大自然的欲望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对无限利润的不断追求中,人以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认知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攫取,致使地球正面临着空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危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是肆意妄为地生活;人类创造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只有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社会是历史之必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一论述意在强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更要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反思了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对人和自然造成的叠加伤害,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统筹兼顾的发展逻辑,以全新的理论维度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并不断向实践层面纵深落实、向国际传播,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变为现实,逐渐走出一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崭新道路,开创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从系统的维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限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辩证统一,这就意味着党和政府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要从系统的维度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全方位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逐步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发展架构。从理念的创立、制度体系的建立、机构的设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到评估与监管,我国坚持生态文明体制的全面改革,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融入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合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顺利推动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转型发展,这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从发展的视角阐释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强调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阐释力也在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保障日趋完善。福建、浙江等省份率先发展,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方面的建设成效日益凸显。福建省持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等工程,不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并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发展动力强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同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全球生态观也引起世界关注。从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到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包含着“民族愿景”与“世界表达”意愿的“中国声音”开始被世界听到,“中国见解”开始被他国采纳,“中国倡议”开始得到世界认同,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国际化的深度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深化认识中推进实践,在持续的实践发展中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其所形成独特的生态观,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凝结着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丰富,更是对世界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方面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维度解放、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与保护的统筹协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超越西方工业文明发展道路,力求在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不断达成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共识,科学回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为破解全球性环境污染难题、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FJ2020C004)阶段性成果]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08/22/content_29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