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2022-1-4)
傅慧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态势,以全新理论框架和严谨缜密的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图景进行长远战略谋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决定性意义。
早期现代化探索消长沉浮的历史之鉴。
现代化是现代世界演进围绕的中轴,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以及科技革命的勃兴,助推了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率先步入现代性的场景构建起强势话语,“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些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诱使后发国家接受其既定文化理念,放弃对自身独立发展的追求。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在西方强势的压迫中探寻自身的现代文明?从对器物的盲动探索到对制度的自觉效仿进而到文化的全盘改造,中国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现代化以徐图自强的宏愿,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这些探索既未收获比肩西方的现代化成果,也没有建构起中国风格的现代性文明。近代以来一切政治力量轮番登场而最终无法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重任,因为他们在实践上缺乏具有完备体系和科学论证的思想武器,不能指引中国真正建构起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以资本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文明形态,其“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与“西方中心论”所生长出“国强必霸”的逻辑,表明了这一模式与中国对现代化构想的不相容性。中国在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现实国情等方面同西方有着本质区别,这就深刻决定了探索现代化道路必须回到中国自身。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催生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明确了自身的历史方位。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同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文化形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中价值文化的现代转型。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指引下,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续探索,把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作为使命追求,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现代性探索中的实践锻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彻底摆脱了“外部反思”“先验植入”的被动性和非自主性,成功书写了具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异质于“欧美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这一新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深刻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和历程,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现代化的叙事结构,极大消解了西方定义的现代性话语。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全面总结与概括。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真理指引,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可能还要摸索更长时间,恰恰是这一真理旗帜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生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举的思想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真理旗帜,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论断明确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全新使命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持续开拓,同时要面对世界大变局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通过契合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科学理论进行全新时代问题的聚焦和求解。
马克思主义强调,一个划时代的思想体系的产生及其内容都来源于这个体系所处时代的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标识性的创新理论与发展战略,有效拓展了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思维和视野。比如,制定和完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和宏阔愿景,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确立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体内容的建设路径和战略重点;创造性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命题;等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创造性总结了新时代13个方面的具体领域成就,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方略和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些重大原理性发展,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恢宏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之思、现实之需、实践之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进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破浪前行的精神主动,才能在乱云飞渡中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崇高事业凝聚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