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9-17浏览次数:2120







 

各单位:

现将《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学校办公室

202061

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及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坚持“八个相统一”,打造一批思政课“金课”。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工作举措

(一)聚焦师资创优,着力深化思政课师资体系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建立校内转岗转任思政课教师的机制和办法,探索从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将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用足聘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

牵头单位:人事处

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师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科教学体系,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并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连续5年比增不低于8%

牵头单位: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3.高水平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落实《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2019-2023)》要求,建立校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确保专职思政课教师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校级培训,每5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培训。组织好思政课教师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学。建好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实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支持计划,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以新时代新福建发展成就为主的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以及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谷文昌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为主的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确保每位专职思政课教师每5年至少参加1次国内实践研学。积极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与辅导员赴国(境)外研修。

牵头单位:教师工作部(处)

责任单位: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

4.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权重,坚决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探索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配套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把为本科生上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教师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丰富科研成果认定形式,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鼓励思政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将国家级、省级的优秀教学成果、教学竞赛奖项等教学类成果纳入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评定成果范畴。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学校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推荐参评省级以上人才项目中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开展“我最喜欢的思政课教师”评选展示活动。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牵头单位: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处)

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聚焦内容创优,着力完善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5.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作为教学遵循,将该课程打造成具有全省示范性的思政精品课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及时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和选修学分,建立与思政课配套的选择性必修课程资源库,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探索面向境外生开设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课程)。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6.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严格使用“马工程”思政课教材,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保质保量、准确及时融进各门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积极参与福建省思政选修课教材建设,开发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地方性、校本化读本。用好思政课教辅资源,结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教案解析等教学辅助材料,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继续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建好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形成多样化、数字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精品,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和示范团队。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宣传部、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聚焦教法创优,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7.开展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每门课确定集体备课牵头人,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工作机制,开展教师试讲、听课、评课等活动。开展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高级职称教师或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完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深度融合,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备课针对性。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处)、教师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8.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行动。统筹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立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择优推广,培育建设若干个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特色项目和创新课例。加强“金课”建设和日常教学检查,建设思政课交流展示平台,举办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打造一批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

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9.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推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合作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优化实践成绩的评价体系。继续建好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研习传播社等一批学生理论社团,聘请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讨论、实践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组织培训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和主题征文、微演讲系列活动。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

责任单位: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聚焦环境创优,着力夯实思政课建设领导体系,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10.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学生,关心参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实现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领导对思政课必修课听课全覆盖,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对所有授课教师听课全覆盖,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授课教师听课全覆盖。

牵头单位:宣传部

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院(部)

11.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选优配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重点建设。主动争取与一流大学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水平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带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在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

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财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12.完善学校思政课建设格局。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由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管理工作格局。积极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将学生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联系主流媒体报道我校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财务处、校团委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20206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