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教师交流会.jpg传承高尚师德,共谱育人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关工委举办老教授与青年教师对话交流会
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把这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好?如何拓展青年教师的成长空间?”这是学院党委一直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全校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同时,我院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对于推动全院干部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大力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在原有的良好础上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进步成才,
事业心是师德的核心,集中体现为“爱”
怀着对学院的深厚感情,老教授们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优良传统,赵志清说,前身马列部出了很多人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融洽的氛围是学院的优良传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青年教师要真正信仰,而不止简单地把教学当成一种职业。他认为,师德的核心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关心同学和上好课。“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责任心、爱心便油然而生,便有了无私的奉献。”李淑贞教授从从教经历中凝练出的这句话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在她任辅导员期间,几个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她的母亲般的关爱下顺利走出困境。是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就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和他们分享学习、生活和做人的感受,与学生们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些都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应当爱学生,要具备亲和力,让学生信任,用一些实际教学或是日常行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针对青年教师压力大的问题,老教授认为人生是会变化发展的,不要让当前的困难压住自己,要树立前进的信念。青年教师在刚走上从教道路时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綦正芳教授回想当年结婚10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刚生下女儿时,穿的都是同事孩子曾经穿过的棉袄,而就是这一件棉袄还在同事的小孩间不断传着穿。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生活环境下,老师们依然能做到安贫乐道,孜孜不倦,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十分喜人的成绩。
“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于教师是否坚定教育信念、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完善教师人格有着重要作用”綦正芳教授更进一步诠释了责任的定义。
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孜孜不倦科学研究
79高龄,仍然能坚持给博士生上课、出版专著的林可济老师“多活一天,多赚一天;多赚一天,就多做点事,一点有意义的事。”的乐观精神也同样感染了在座的青年教师,他的经历是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如何始终保持旺盛精力”的最好回答。为了上好课,平时,他尽可能抽时间汲取所承担课程有关的知识,他养成了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不仅有效改善了原先较单一的知识结构,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教育实践智慧,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林可济老师认为教学与科研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科研与教学并不矛盾,两者实为相互促进的关系,“今天的科研就是明天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可以让教学过程更生动实际,理论在科研中得到验证;教学经验也能为科研提供理论的基础依据。他建议青年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要下苦功,用足现有的平台,找准方向并长期进行下去。
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上届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我院黄雯获得一等奖,张伟娟获得二等奖,学院获组织奖,成绩很不错”,作为学校教学督导团团长的赵志清的肯定给予青年教师极大的激励,他认为在座的许多年轻人课上的不错,但依然有进一步加工的余地,学院在加强师德举措中将集体备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十分有必要,以教研室为单位深化教学重点难点研究、探讨教学教法、听课评课对年轻人会有很大的促进,要真抓、抓实;在教学中,要有所创新有所思考,要能够顺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技巧,把握课堂的主动权,实现高水平的思想理论课教学。
同样,綦正芳老师、王信泉老师、李淑贞老师的“如何备好课、上好课”、“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分享对在座的新老教师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老教师以学生为本、立足专业教学、放眼全校教学的宽阔视野和全局观念,都让年轻教师感到鼓舞和启发。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冰心
整个对话活动持续了近四个小时。老教师倾囊相授,新教师积极好学。
陈永森院长在总结中动情地说,老教授们强烈的爱校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感动,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广大青年教师要有忧患竞争意识,增强主动学习,工作中勇挑重担,要多向老教授们学习请教,以他们为榜样。青年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长确定好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以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契机,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克服困难,探索创新,实现个人与学校教学的双重发展,早日锻炼成长为我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十分感谢老教师们及时倾囊相助,与我分享他们丰富的经验与感受,让我进一步认识教育事业的神圣。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是幸运的,但放眼未来,唯有不懈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传递知识与爱,才能真正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会后80后的青年教师黄雯如是说。
辅导员涂莹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美在于她的无名,在于她的不攀比,在于她的天然而无修饰,更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要甘于平凡,耐得住寂寞”
“老教授们的建言将鞭策着我们在未来的教学科研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是毕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来对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少走弯路,少些困惑!”这是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培养对象李颖老师会后的感悟。
这是理想信念、育人经验的传递传承,相信一个好机制,一批好导师,一支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教师队伍,必然能“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