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李积庆:乌塔佛像祈福题刻中的闽国史事

发布时间:2024-02-21浏览次数:125

乌塔佛像祈福题刻中的闽国史事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2-06  10版 理论周刊·文史)

李积庆  /图 

乌塔,全名为“崇妙保圣坚牢塔”,闽永隆三年(941年)重建于唐代无垢净光塔的原址,系闽王王延羲为自身、眷属及臣民祈福而兴建。

乌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石塔,共七层,每层不设门的塔壁正面皆设有佛龛。如第一层仅开一门,另外七面的塔壁上各设一供佛石龛,统一供奉“南无金轮王佛”,七尊佛像名同但形象略有区别,如有的佛像有胡须,有的则无。二层至七层各开两门,六面塔壁上大都设龛,自下而上分别供奉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多宝佛、南无药师琉璃光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像在黑色石板上以浮雕手法雕刻,镶嵌在佛龛之内。佛像旁边阴刻佛名和祈福题刻,题刻内容基本相同。

五代时期,闽国朝野上下崇佛风气盛行,贵族百姓广种福田以祈福,捐寺建塔皆不遗余力,乌塔正是“佛法独盛于其时”社会风气的产物。乌塔代表着五代时期佛塔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过因自然风化或人为原因,塔上的佛像和刻字有所缺损,幸好可从《闽中金石略》等古代文献获悉原文。千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逐层揣摩塔上吉光片羽般的碑铭题刻,宛如在摩挲一幅幅生动可感的五代闽国历史画卷。

第一层为闽国王延羲的祈福题名,小楷刻字:“大闽皇曦为自身家室、小男爱女、内外眷属、臣寮、五州管界人民士庶乞保平安。”

“大闽皇曦”即王延羲,为闽王王审知的第七子。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逝世,其后20年间子孙中的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羲、王延政先后登基为王。除王延翰是通过正常途径继位外,其余4人均靠政变上台,宗室权力争夺,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乃至国破家亡。晋天福四年(939年),武将连重遇等人杀闽王王继鹏,拥立王延羲即位。正如王继鹏即位后改名为“王昶”,王延羲随后改名为“王曦”,国号“永隆”。永隆三年(941年)秋七月,王延羲自称大闽皇,十月乃称帝。

题刻中的“大闽皇曦”说明在乌塔第一层建造之时,应在941年七月至十月间。因为在三年以后的永隆六年(944年),该塔竣工之时,挂在四层的塔名碑上镌刻王延羲皇帝尊号:“功德主睿明文广武圣光德隆道大孝皇帝王曦,为自身及皇后、宫、眷属、文武臣僚、六军兆庶发心敬造。”关于第一层题刻与塔名碑刻中王延羲称号不一的原因,其合理的解释是:佛塔由下往上逐层建造,建筑材料的雕刻亦有先后,在第一层佛像石碑刻好的时间,王延羲其时尚未称帝,因此仍刻为“大闽皇”。

除了为家室、眷属、臣僚祈福外,王延羲还为“五州管界人民士庶”乞保平安。“五州”指闽国所管辖的福、泉、建、漳、汀五州。五州之中,漳、汀人口较少,实力较弱,而福、建、泉三州实力不相上下,握有建、泉二州实权的王氏宗室常常对王闽政权发起挑战,由此导致闽国后期内战不断。王延羲在位期间,与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经常互相攻伐。永隆五年(943年),王延政公然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元“天德”,与王延羲政权分庭抗礼。王延羲为五州人民士庶乞保平安,有借宗教安抚各州臣民并巩固政权的目的。

第二层为闽国皇后的祈福题名:“女弟子大闽国后李氏十九娘,为自身伏愿:安处六宫,高扬四教;上寿克齐于厚载,阴功永福于长年。”

李氏十九娘,闽国太傅、司空李真之女,永隆四年(942年)春正月被立为皇后。题刻中的“六宫”指古代后妃寝宫,“四教”按《周礼》解释,是指后妃的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厚载”和“阴功”也都是皇后的美德,如《后汉书·皇后纪赞》称:“坤惟厚载,阴正乎内。”题刻中,李皇后祈福自己能够安坐皇后宝座并能母仪天下。

然而,据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清代吴任臣《十国春秋》等史书的记载,李皇后嗜酒刚愎,王延羲对她有些忌惮。永隆五年(943年),王延羲娶了金吾使尚保殷之女,对其宠爱有加,这让李皇后十分忌妒。李皇后为了让太子王亚澄尽快继大位,鼓动武将朱文进、连重遇谋杀王延羲。永隆六年(944年)三月,王延羲到国丈李真府上探病,中途在马上被刺杀。朱文进并未扶立太子即位,而是自立为闽主,并将王氏宗族包括李皇后、王亚澄等50余人悉数屠杀。王延羲被杀后,原计划建成九层的崇妙保圣坚牢塔,建到七层也就停工了。

第三层为闽国王亚澄及其夫人的祈福题名:“弟子闽王王亚澄并室中越国夫人余氏十三娘,各为自身伏愿:显甲观之储休,保宜家之懿范;椿松比寿,兰蕙齐芳。”

闽王王亚澄,王延羲之长子。王延羲即位后,任王亚澄为同平章事并判六军诸卫,掌握朝中军政大权,后又封其为威武节度使,改号长乐王。永隆四年(942年),立王亚澄为闽王。题刻中的“甲观”,原是汉代皇太子居住的楼观名,泛指太子宫;“宜家”典出《诗经》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以形容女性有德行。“椿松”因树木长青而象征长寿,“兰蕙”因花草清芳而比喻贤能。祈福题刻彰显了太子的身份。

第四层为闽国福清公主及驸马的祈福题名:“女弟子福清公主王氏二十六娘、驸马守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文质伏愿:天宫降福,仙掖迎祥;蕣华永茂于容仪,柳絮恒资于赋咏。”

福清公主王氏二十六娘,王延羲之长女。从乌塔碑铭中,我们发现女性名字大多为“某氏某某娘”,以数字加上“娘”字,正是当时社会命名的流行风尚。根据厦门大学董建辉教授考证,唐代以后大量出现数字郎名,即“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兄弟排行,这种排行通常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而是以同祖父或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如白居易有兄弟四人,但他在家族的排名为二十二,故称“白二十二”。因此可以推断,“二十六娘”乃是福清公主在家族姐妹中的排名。

题刻中的“仙掖”指门下、中书两省,唐时这两省分别位于宫中左右两掖,而驸马陈文质恰好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故以“仙掖迎祥”祈吉。“蕣华”即木槿花,朝开而暮谢,比喻年华美好而易逝。“蕣华永茂于容仪”祝愿福清公主青春永驻;“柳絮恒资于赋咏”则祝愿驸马文思泉涌,诗如柳絮,赋作雪飞,青云直上。

第五层为闽国皇子、公主们的祈福题名,左边刻:“节度使王继潜、宫苑副使王继源伏愿:望殿承颜,游雷蕴誉;注福涯于四海,显禄位于万邦。”右边刻:“女弟子顺昌公主王氏二十七娘、建安公主王氏二十八娘、同安公主王氏二十九娘,各为自身伏愿:月娥偕美,星婺同休;雅彰麟趾之风,显播凤台之誉。”

王闽时期,王氏家族成员以“审”“延”“继”为辈分,王继潜、王继源按辈分看为王氏第三代,应为王亚澄之弟。顺昌、建安、同安三公主按其排行可知为福清公主的三个妹妹。这些皇子公主即王延羲一层祈福题名中所谓的“小男爱女”。题刻中的“望殿承颜”是希望皇子们能顺承父皇的脸色和意志,“游雷蕴誉”则希望建功立业,巩固江山社稷,享有无尽福禄。“月娥偕美,星婺同休”则是祝愿小公主们与嫦娥同美,与星辰同辉。“麟趾”典出《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比喻子孙昌盛,后代贤德;“凤台”则引用萧史筑凤台,与弄玉乘龙骑凤、共同升仙的典故,以祝福公主们择良婿,生贵子,壮大王氏家声。

第六层为尚贤妃的祈福题名:“女弟子贤妃尚氏十五娘为自身伏愿:笁乹诸圣,长开植福之门;蓬岛群仙,每降延龄之箓。”

尚氏十五娘,金吾使尚保殷之女,永隆五年(943年)四月,王延羲立其为贤妃。据史书记载,尚氏十五娘温柔美丽,王延羲对其极为宠爱。题刻中的“笁乹”,也作“竺乾”,即天竺圣地;“蓬岛”则是道家仙境。从这段祈福辞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既崇佛也尊道,尚贤妃既广种福田,也求延年升仙。

第七层为16名高级官员及其夫人的题名。这些官员多为武将,极少文臣,说明武将在当时社会地位较高,其中既有李皇后父亲李真、尚贤妃父亲尚保殷等皇亲国戚,也有控鹤都指挥使连重遇、左龙武统军朱文进等权臣。这些官员姓名前面大多加上长长的名号,有功臣名号、职位、爵号等,如泉州刺史余廷英,其夫人为王审知之女闽兴长公主,他的名号有“推忠竭节匡济功臣、西面经略使、特进捡校太尉兼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泉州诸军事、行泉州刺史、上柱国下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在罗列完16对夫妇名号后,题刻上书:“右各为自身家室等伏愿:千灵万圣,降难尽之休祥;八节四时,纳无疆之福寿;家室康泰,男女安和;长承圣主之恩,永保朝廷之庆。甲辰岁正月十五日记。”“甲辰岁”即永隆六年(944年),说明建成第七层塔之时为该年正月,而两个月之后,王延羲被杀,而弑君夺权的连重遇、朱文进却赫然在七层题刻之中。题刻中所谓的“长承圣主之恩,永保明廷之庆”的祝福语,在诸侯割据、更相吞噬的五代闽国,终究未能如愿。

纵观一到七层的佛龛祈福题刻,祈福者的地位自君而臣依序排列,祝福辞与祝福者的身份地位、个人需求一一匹配,鲜活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各阶层的社会心理。

作为第一手材料,乌塔碑铭题刻真实地反映了五代闽国,特别是王延羲一朝的政治、军事、宗教、社会风俗乃至王氏家族等历史。如王延羲的“小男爱女”中,除了王亚澄外,史籍关于其他皇子公主的记载付诸阙如,正是因为乌塔题刻的存在,让我们知道王延羲还有几个期望建立奇勋的皇子和期望美若天仙的公主。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2/06/content_34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