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0-08-18浏览次数:38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这部重要著作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推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向深入、落到实处、见诸行动、化为实效,814日,院与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座谈会。座谈会在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举行,两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背景、主体内容、关键问题、逻辑构架、理论创新等进行分享交流。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慧芳教授、蔡华杰教授、罗理章副教授,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怀艺教授、洪跃雄副教授、刘金花老师分别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傅慧芳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要从文稿的形成与发展、编辑框架、逻辑结构、内容体系等方面,将第一、二、三卷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学习和领会,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条贯穿其中的红线。“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政兴邦的根本价值取向,“一切依靠人民”是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动力源泉。“人民至上”既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也是治国理政的落脚点。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怀艺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的重要角度。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实现党派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推进协商民主和调动积极性的利器、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人民政协的国际比较,是将人民政协与国外的上议院、国外类似的协商机构和协商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战线组织等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映衬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在新时代,人民政协有理由更加坚定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蔡华杰教授: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是全面系统反映这些重大思想观点的权威著作,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更加自觉地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行“深度学习”,以学科为基础,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跃雄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问题。中央强调,香港是与内地紧密联系的、和整个国家有机统一的组成部分,并将对香港事务处理逐渐纳入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来考虑,把国家安全、政权安全、领土统一和核心利益的确保作为处理香港事务的最优先事项,提出并适时行使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以确保“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不走样、不变形”,对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和分裂国家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香港公布实施就是中央把香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理章副教授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二个专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学习体会到,新时代我们应以思想理论建设赋能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防止党员干部在精神上缺钙。二要增强理论自信,关键是增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三要坚持统一思想,核心是全党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抓紧抓好,不断补钙壮骨立根固本,我们党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成功化解四种危险,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金花老师: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课程并非完全是学科专家预设的,思政课教师依据自身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专业素养等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外在课程转化为个人的领悟课程。思政课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课程信息意义建构的主体。为此,思政课教师应成为研究者,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思政课教学中来,研究这些问题也必会服务于教学。

在互动交流中与会同志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学习、深入思考、系统研究,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